字裡行間,  書本

「閱讀筆記」我想跟你好好說話

目錄

我想跟你好好說話

賴佩霞的六堂「非暴力溝通」入門課

作者:賴佩霞
博客來購書連結我想跟你好好說話:賴佩霞的六堂「非暴力溝通」入門課

前言

吸引我的目光,除了作者外,還有翻開第一頁出現的文字。

命運,是嘴巴說出來的結果⋯⋯

非暴力溝通四大步驟

  1. 觀察(Observations)
  2. 感受(Feelings)
  3. 需要(Needs)
  4. 提出請求(Requests)

自我同理、自我認識

透過自我同理,才能同理他人
從認識自己開始,學習與他人的對話

透過非暴力溝通,學習善用溝通的語言,善待身邊的人,以及最重要的,關心自己與身邊的人,進而發現我們所共同的擁有的良善本質。

無論哪個種族文化,都有兩種不同的人。一種人很在乎『誰對誰錯?』,在人際相處上,這種人常因生活中的不如意而耿耿於懷,容易有攻擊傾向。另一種人則不那麼重視對與錯,他們追求的是更美好的人生,關心的是該做什麼、說什麼,能讓自己的人生更美好。

溝通

兩種不同的溝通模式

  • 豺狼=暴力的語言=批評
  • 長頸鹿=非暴力語言=同理

我們每個人其實都想成全彼此,只要說話的方式對了,雙方都可能同時獲得滿足。

語言可以摧毀一個人,也可以讓人沈浸在幸福裡,『給出去的一定會回到自己身上』

當兩個人要開始爭論,如果一方態度先軟化,另一方就不太可能死撐著寸步不讓,也會慢慢軟化下來。改變不需要兩個人同時進行,只要有一個人願意先退一步示好,另外一方馬上也會感受到,整個緊張情勢就能緩和下來。

良好溝通,並不會從天上掉下來,是需要付出高成本的,要有耐心、要花時間、要有善意、要有覺知、要自律、要實踐,還要慢慢說、細細聽。

觀察(Observations)

這堂課學習,誠實面對自己
具體地說出自己看到什麼、聽到什麼、感受到什麼,完全不夾帶個人偏見、價值觀與評斷。

這是溝通的第一步:放下心中的成見,平靜觀察事實

讓自己單純陳述事實就好,咬著嘴唇,不能多說任何一個情緒化的字眼。提醒自己:如果對方沒有惡意,就不該給對方冷酷的語氣或臉色。

什麼是帶有評論與不帶評論的觀察(參考p82)

帶有評論的觀察 不帶評論的觀察
你早上對我不理不睬的 你早上出門沒有跟我說再見。
小美很自私 小美不願意借鉛筆給旁邊的同學。

使用觀察式的語言,平鋪直述,擺脫誰對誰錯的指責,多一份冷靜,釐清事情的來龍去脈,引導自己為溝通的品質負起完全責任。

感受(Feelings)

這堂課的學習,我們對自己內心狀態的陳述。
當下『真正的感受』,與你的記憶及過去曾經歷的一切無關。
表達感受,發現自己內心真正的渴望。

你還好嗎?
是不是很挫折?是不是很難過?
換成是我,我也會很沮喪!
我猜你一定很擔心吧?
是不是很灰心?
我能為你做什麼?

  • 我生氣=感受
  • 我感覺你在生氣=我認為你在生氣=評斷

需要(Needs)

這堂課的學習,了解自己什麼樣的需求的細節,需要獲得滿足。
也就是弄清楚自己內心到底重視的是什麼。

別再用批評、指責、分析來表達不滿,先釐清自己要什麼,然後說出自己的需要。

建立健康的親密關係,首先要對自己需要負責。了解自己這麼做是為了自己,不是為了別人,自然也就不會一直糾結於受害者情結。

告訴對方你『不要』什麼,不等於你清楚告訴對方你『要』什麼。

提出請求(Requests)

這堂課的學習,邀請對方一起參與這個改善計畫。
具體告訴對方,希望對方採取的行動。
不是改變對方,而是一起改變。

請求的三要件

  1. 明確
  2. 正向
  3. 引發具體行動

彼此成全:我有我的希望、夢想與人生規劃,我清楚地說給你聽;你也有自己的希望、夢想與人生規劃,你也清楚的說給我聽,我們彼此相互成全。

該怎麼好好說話

例子:

當我聽到你說我都不關心你的時候(觀察),
我覺得很挫折(感受),
因為我很重視我們的關係(需要)。
所以,當你覺得我不關心你的時候,可不可以請你馬上傳個貼圖給我(請求),我看到的第一時間就回覆你?

同理心

  • 同理自己
    先懂得體諒自己的感受及需要

  • 同理他人
    有了同理自己的經驗之後,才有辦法同理他人,體會對方的感受及需要。

    請給我不帶任何價值判斷的陪伴

當別人願意說出自己的故事時,是他們送給我們最珍貴的禮物,幫助我們目睹生命力量的改變。與其把別人的故事當八卦來閒聊,我們更要以一種慎重的態度來看待別人對我們的信任。

留下一個回覆